說到天然氣價格,老百姓最關心的是什么?是定價水平。而我們企業(yè)最關心的是什么?是機制。老百姓不管政府怎么定的價,最終價格高了就少用,價格低了就多用。我們企業(yè)則更關心政府從天然氣行業(yè)發(fā)展考量,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機制,并得以落實。從個人的角度,我認為合理的天然氣價格,應該遵循市場定價。
中國進入天然氣發(fā)展期
如果把中國天然氣發(fā)展分成三個階段:啟動期、發(fā)展期和成熟期。那么,目前天然氣產業(yè)已經進入發(fā)展期,最重要的標志就是2004年西氣東輸正式商業(yè)運作和2010年西氣東輸二線的投產。為什么這么說呢?和美國相比,美國是在1945年天然氣消費量首次達到千億立方米,為1059億立方米,1970年消費量為5980億立方米,接近6000億立方米,1945~1970年期間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197億立方米,是美國的天然氣快速發(fā)展期。在1970年此后四十年,其天然氣產量穩(wěn)定維持在6300億立方米到6500億立方米之間。而我國在2010年,天然氣消費量達到了1075億立方米,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從另一個數據上來看,美國在1945~1970年發(fā)展期的區(qū)間,天然氣消費的年均增長量基本為200億立方米。而中國近兩年的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量接近200億立方米。類比分析以上兩個數據,可以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天然氣發(fā)展期。
過去我們感覺,調整能源結構太難了。如果天然氣要真正成為主導能源或者支柱能源,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最起碼要達到兩位數,達到10%。假設我們認為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為50億噸標煤,那么天然氣產量就得超過4000億立方米。現在來看,如果中國進入天然氣發(fā)展期的判斷得到認可,天然氣供應形勢也發(fā)生了變化??梢灶A見,在“十二五”后期,特別是“十三五”階段,天然氣供應條件會越來越好。而國產氣的資源,已經為天然氣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從2000年以來我國每年的新增探明地質儲量接近5000億立方米,每年具備100億立方米的新增產能資源基礎。
定價機制亟須調整
按照目前的發(fā)展形勢,2015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需求量將到達2300億立方米,現有國產氣供應量能達到1300~1500億立方米,其余則是依靠進口資源。根據我們的預計,2015年全國天然氣的供應量應在2400~260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形勢越來越好轉。
現在天然氣的供應條件發(fā)生變化,已經進入發(fā)展期,到2030年每年的天然氣消費量恐怕超過200億立方米。既然內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發(fā)展階段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認為未來的供應形勢將從供不應求轉向供需平衡,與此相應的消費模式也將由供應驅動消費轉向需求拉動消費。如此一來,現在以成本加成為主導的天然氣定價機制,肯定不能適應天然氣市場的供需狀況。
2011年12月26日國家推出廣東、廣西天然氣價格試點方案,采用市場凈回值法,是一個非常好的定價方案,與我國的天然氣發(fā)展階段基本適應,可以有效地促進建立一項長期透明、公開的定價機制,值得推廣。當然,天然氣價格試點方案也有不足的地方,其最大問題是,沒把整個產業(yè)鏈環(huán)節(jié)都涵蓋進去,它只涵蓋了供應價格。國家發(fā)改委制定的只是出廠價,并不是終端價格。
我們建議,下一步的天然氣定價方法,如果采用市場凈回值法,按照廣東、廣西天然氣價格試點方案的模式定價,在定價公式中可以考慮制定一個天花板價和一個地板價。這樣一來既可以讓企業(yè)不至于太虧,也能讓消費者可以承受。我們不能特別樂觀的要求,天然氣價格完全跟油價掛鉤。因為,如果油價波動過大,你沒有天花板價格,用戶接受不了,誰也不會用,每一個用戶對價格敏感程度不同;當然如果沒有地板價,當油價下降幅度太大時,供應商的成本又不能與相適應。
不過,按我個人看來,天然氣產業(yè)發(fā)展,在近期內定價實際還不是最根本問題,只要大家思想統(tǒng)一,逐漸會解決這個問題。近期內天然氣發(fā)展最根本的問題,仍然是供應問題。首先是資源,隨著節(jié)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國家對重點區(qū)域PM2.5治理要求的提出,擴大資源供應是天然氣發(fā)展前提;其次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以美國為例,它達到1300億立方米產量的時候,管道達到17萬公里;美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000億立方米的時候,其管道為33萬公里。而2011年,我們的管道只有6萬公里。按照我們的測算,中國管道建設能力也就每年5000公里,這樣算下來,到2020年,我們天然氣管道整體也就12萬公里,這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滿足供應需求,管道長度應該在15萬公里。實際上地下儲氣庫等調峰能力的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天然氣安全平穩(wěn)運行的瓶頸。 |